2016年中国的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920亿千瓦时,消耗的电力25%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其他发电方式相比,火力同期发电增长量最多。

中国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较前一年增长了5%,这5920亿千瓦时电力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居民年度用电量大约在800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为4211亿千瓦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消耗其余电力。其中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量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信息来源:中国国家能源局n)。
与近几年类似,由于中国电力行业的产能过剩,发电机组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在下降。2015年火电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年来最低,而2016年更是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减少200小时降至4165小时。去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25吉瓦,至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1646吉瓦。光伏发电装机新增容量仅次于煤电,去年同比增长率超过80%。图1展示了2016年中国装机容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同比增长率(信息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显然,中国发电结构仍以煤电为主,然而近年来光伏发电(2016年末装机容量77吉瓦)和风力发电(2016年末装机容量149吉瓦)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总发电装机容量中占得越来越高的份额。
做电力数据分析时,在关注装机容量的同时实际发电量也应该被考虑进去。增加的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使得对应的发电量也明显增加。2016年全国风电发电量为241亿千瓦时,与2015年相比增长30%。2016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为66亿千瓦时,与前一年相比增长72%。此外核电发电量也获得明显增长,2016年全国核电发电量为213亿千瓦时,与前一年相比增长24%。传统火电发电量相比之下增长不明显,2016年增长率为5%。2016年中国发电量整体情况由表2所示(信息来源: China Energy Portal)。
2016年全国发电量净值的增长主要归功于传统火电厂比如燃煤电厂、燃气电厂和燃油电厂,而含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增量也达到153亿千瓦时,这几乎可以和2016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86亿千瓦时相提并论。
近年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增长另人印象深刻,但同时挑战也是并存的。中国的电力系统包括近1000吉瓦的传统火电装机,这对系统转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外燃煤电厂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暖来源,而且当地已为区域供热基础设施投入了巨额资金,因此在短期内中国电力行业仍会对煤炭非常依赖。
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水电在中国发电结构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或者是低排放技术比如核电或者天然气发电,对于燃煤发电的替代性并未显现出来。如图3所示,2016年中国仍然有65%的电力由燃煤电厂生产(信息来源:China Energy Portal)。
尽管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是2016年风电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4%,光伏仅占1%,这无疑说明整个发电结构的优化仍面临挑战。水力发电贡献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出力,这为整个电力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为具有波动性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入网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