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八月初开始,电力及大宗贸易市场的价格一路高走,创下一个又一个记录。现在是否到了打开香槟酒软木塞的那一刻,电力交易的低迷时代即将结束?又或者仅仅是昙花一现?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目前电力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2016年11月到2017年7月,电力年前基荷的价格从未超过31.5欧元/兆瓦时,而单单今年7月一个月,这个价格水平就数次被打破。从八月份初开始,价格壁垒被逐渐打破,电价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新高。到了十月底十一月初,电力交易合同成交价格甚至达到了37欧元/兆瓦时。
电力期货市场的电价主要取决于大宗商品(例如煤炭、天然气、二氧化碳等)的价格和发电设备的可用性,此外,政策因素同样会对电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与德国电力市场关系较为紧密的煤炭市场(API2指数)则呈现价格一路高升的态势,自2016年年初短期的行情稳定之后,价格开始不断上涨。主要原因则是入夏以来中国和印度对于煤炭需求的大量增长。同时在欧洲市场,因为国际煤炭市场交易是以美元进行结算,所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的变化也会市场行情造成一定影响。16年年底17年年初,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在经历了历史最低之后重新上升到了2014年的最高水平(资料来源:Montel),这也导致了欧洲市场煤炭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碳交易市场也有慢慢复苏的迹象,今年入夏之后,碳证价格就不断地小幅度上涨,到达2015年来较高水平。以往市场上碳价基本保持在4到5欧元/吨水平,这样的低价对于碳交易来说较为不利,而到了十一月初签订合约的时候,碳证成交价格达到8欧元/吨(资料来源:Montel)。此外,还有很多外部原因在无形中给市场参与者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在英国最终退欧后其碳证是否保留的问题;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对于未来交易周期的谈判举步维艰;目前在德国、法国和荷兰的最低碳证限价尚无定论;以及对于今冬法国核电站的可用性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假使需要燃气和煤电机组来满足基荷,对于碳证的需求则会进一步上升)。不管是来自法国、布鲁塞尔还是柏林,市场的实时信息都会引起碳证价格曲线的不断波动,而那些投机交易商也同样会给市场造成影响(资料来源:Montel)。
电价形成不仅要考虑到煤炭价格的影响,同时天然气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16年初,天然气价格跌至其历史最低值,随后到了2017年初的时候,则呈现上涨的趋势。但是到了2017年夏天,天然气价格又大幅度下降3欧元/兆瓦时,相比于年初峰值,降幅达到15%。进入九月随着气温的下降,与煤炭一样,天然气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涨幅达到2欧元/兆瓦时。
所有跟电价相关的重要因素:碳价、煤炭及天然气价格、发电站可用性等,都不断支撑着电价上涨。
然而这一切是否意味着电价走势将出现转折呢?哪个时刻才算是真正的转折点呢?这还需要同时考虑如下因素:
- 煤炭市场价格如何变化?
- 碳证价如何变化?
- 法国核电站何去何从?
- 其他未知因素
市场专家则认为,至少就目前市场形势来看,中印两国对于煤炭不断上涨的需求会在将来逐渐放缓。对煤炭需求的增加首先是由亚洲国家燃煤电站冬天煤炭库存不足造成的,尤其是炼焦煤库存。中国已经关闭了越来越多的效率较低的煤矿厂,取而代之地需要用进口煤炭弥补煤炭需求的缺口。然而,以中国目前的能源发展策略来看,正在逐步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对于煤炭的需求也将逐步下降。
碳市场的发展情况主要受到来自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的决策以及其它国家最低碳证限价的影响。毫无疑问的是,合理碳证价格应该明显高于目前的市场价,从而对市场起到导向作用。关于碳价,可详细阅读《碳价白皮书》。根据硬煤与天然气的价格水平,碳价在10欧元/吨时,天然气电站的经济性将超过硬煤电站;如果碳价在32欧元/吨,天然气电站经济性将超过褐煤电站;如果碳价在50欧元/吨价位,不仅是天然气电站,硬煤电站的经济性也将超过褐煤电站。在市场参与者看来,大宗商品原料价格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电价,这对于工业用户来说将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国民经济主要由对电价敏感的大工业大户支撑的国家,或是以硬煤、褐煤电站为主要产能的国家,例如波兰,碳价的上升对于他们来说尤为不利。这也就使得欧盟层面关于碳交易的谈判更加难以推进。但是能够预估的是,欧盟框架体系下,由多国组成的“碳联盟”将会对碳证最低限价达成一致。而这也是现阶段欧盟的政治洽谈的议题之一。
自今年起,法国的核电站已经不单单让本国人头疼了,这些核电站的设备已经越来越陈旧,平均投产年限已经达到30年,其中有25%的电站已经并网超过了37年。而且,与同等建设规模,以满足基荷而运行的核电站相比,法国核电站灵活的运行方式加速了发电设备的损耗。此外,法国政府规划到2025年,核力发电比例将由75%下降到50%。尽管如此,核电在法国能源结构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
而德国方面,全面弃核的时间点则定为2022年,而传统能源的发电比例也将进一步下降,一部分减少的发电能力将由新建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填补。在每年举行一次的陆上风电竞标中,市政能源公司竞得大部分容量,这也就给了陆上风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较长的建设周期(48个月,上浮6个月,传统电站24个月,上浮6个月),在未来几年还将出现对新建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在弃核的同时,关于2030年或之后弃煤的讨论也逐渐提上日程。根据不同的制度设计分析,有可能在2020年到来的时候出现电力装机容量大幅减少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外界因素来消除其影响的话,电价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综上所述,碳证价格在未来将对电力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当然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因素。对于市场未来的走向,我们将拭目以待。